又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一下子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童年。小时候最期盼有数不尽的玩具,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发展,小朋友的玩具也随之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世界,看看从古至今,颇受儿童喜爱的玩乐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古代许多儿童玩具往往和节日结合在一起。古代儿童在春节庙会期间能接触到很多玩具,这些玩具大多带有特殊的意义,比如益智类玩具:华容道、九连环、鲁班锁等等。在古代,其实也有类似儿童节出游玩乐的节日,上巳节,虽也被称作为女儿节,但也是个儿童可以尽情玩耍狂欢的日子。《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个大家在课文里曾经熟读背诵的场景,正是古代儿童节的缩影。
古时候小朋友都接触哪些好玩的游戏呢?小朋友游戏也非常丰富,互动类、益智类、合作类应有尽有,拔河、蹴鞠、抖空竹、斗蟋蟀、斗草、看皮影戏……斗草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陌生,拿奇花异草作为比赛项目。斗草游戏“始于汉武”,《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白居易在《观儿戏》也提到“斗草”:“弃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到了唐代,斗草演变为了文斗和武斗,一种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这种可以称之为“武斗”;另外一种则是采摘花草,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这就是“文斗”。斗草游戏不仅小孩子爱玩,大人们也不亦乐乎。
运动类活动当然少不了蹴鞠,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日之蹴鞠,今日之足球,有一些传统游戏,从古流传至今,到了当代,仍旧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古代小时候没动画片可以看,他们可以选择皮影戏解闷。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皮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如今,作为非遗技艺的皮影戏传承至今,依然深受大小朋友的欢迎,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
将视线转移到当代,今天的孩子可以玩VR游戏体验虚拟世界,在儿童音乐会上领略艺术魅力,在博物馆里寻踪历史,在短视频中构建知识体系。随着经济飞速前进与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如今的孩子可玩可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比以往丰富许多,各类儿童玩具、各类儿童媒介、各类儿童场所,都极大地拓宽当代儿童的视野边界。无论是虚拟的儿童电影、儿童剧、社交网络,还是现实的儿童乐园、儿童博物馆……多种多样的玩乐方式也陪伴着每一个正在成长和“长不大”的孩子,开拓孩子的想象力,满足着他们的好奇心。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现在的10后、20后,他们所玩所看所学,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相关报道称,超六成中小学生拥有专属移动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小朋友成长生活的必需品,它们重塑着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网络生活已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儿童接触的世界更加多面、更加立体,网络拓展了儿童的生存空间,不仅包括现实生存空间,也包括网络生存空间,二者密切联系,相互融合。不仅是所玩所见,在线教育等方式也延展了如今孩子们获知的途径与范围。
现在的孩子,也许通过短视频就可以认识世界。与网络打交道是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网络让当下儿童的世界更加立体,却也存在着会影响他们的视力、身体发育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动画片等网瘾问题。
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和接受互联网时代的“馈赠”。部分平台也推出了一定的保护举措,比如,5月26日,抖音宣布升级未成年保护措施,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14-18岁实名认证用户在使用抖音时将获得更多保护,据了解该项措施将于6月陆续实施。
儿童玩乐方式不断在变,孩子们接触世界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儿童节的意义和内涵也不断丰富,可以预想,未来的孩子将成长在更具科技感的场景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变的是孩子们在追求快乐过程中散发的青春与童心。而那些针对儿童的玩乐方式,要想吸引孩子们,别忘了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让孩子拥有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