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赶集会上品味老武汉风情
72道工序“撑起”一把百年油纸伞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的社会氛围,昨日上午,武汉收藏品市场“第三届非遗赶集会”在汉口崇仁路开幕,开幕活动邀请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老四知堂郑氏正骨疗法、叶画、汉裱、蝶翅画等省、市、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和作品,与观众互动,硚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同步举行。
展览上,汉裱非遗市级传承人陈光明手持棕刷,使用自己调制的浆糊,熟练地将裱纸嵌入汉裱特有的装裱材料中。陈光明告诉记者,这叫做“镶”,行话也叫“穿衣服”。据介绍,汉裱共有十几道工序,大致可以分为托、镶、上、装四大部分,手工装裱一幅画大概需要十天,其中“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最后成品好不好看就取决于镶没镶好。一直以来,武汉收藏品市场作为保护单位,积极为优秀的汉裱“老师傅们”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期待汉裱技艺传承发扬光大。
另一边的展台上,一把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格外引人注目(如图)。苏恒泰油纸伞非遗省级传承人苏峰打开一把伞向观众展示,“这把伞最特别的就是转到哪一面都是正面,画的是武汉的江景。”苏峰告诉记者,苏恒泰油纸伞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传承至今,提炼出五大制作工艺,七十二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油,桐油制作需要把握油和添加物的分量和调制的火候,桐油配方是苏峰的家传秘方,也是把油纸伞做好的重要秘诀。谈到如何把油纸伞制作工艺传承下去,苏峰叹了口气:“油纸伞五大工艺,能全部学下来的不多,有很多人说要找我学,可坚持下来的几乎没有。”缺乏传人,是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的困境,也是非遗保护未来重要的方向。
此外,老四知堂传承人现场中医问诊、叶画绘制工艺、蝶翅画作品展示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本届“非遗赶集会”由硚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硚口区文化馆、武汉市楚汉收藏品有限公司承办,向建党百年献礼,紧扣“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积极宣传、展示硚口区优秀非遗项目。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主办方还开展了党史及《非遗法》现场知识问答,解答观众有关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问题,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非遗成果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