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方卫视精心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历史传说的节日综艺也日益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品牌。公众在大呼精彩、拍手叫绝的同时,也在好奇和思考:此类节目的过人之处何在?其广受欢迎的秘笈是什么?
精心挑选深入人心、易于展现的历史文化类IP,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下,以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段和叙事方式展现出来,是此类节目创制的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兼顾相应的传统节日元素,以故事化、场景化的节目单元,最大程度地契合观众对于节日的情感期待,或许正是节目能够瞬间博得观众“芳心”的关键。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拥有独特的节目创意、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准,或许并不难,难的是能与观众有不约而同的审美契合,能通过短短数十分钟的视听节目,激发观众内心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奇妙游》中的舞蹈也好、rap也罢,在观众那里,并不存在欣赏门槛,观众甚至不需要了解何为傀儡戏,何为建鼓、大堂鼓,就可以在曼妙舞姿、鼓点旋律中,解码出各自的审美体验。这不仅源于精美艺术表现形式的强大感染力,更源于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源于深入每个人骨髓的中华文化基因。
化身一束火苗,唤醒、点燃普通人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端午奇妙游》做到了,多年前春晚上的《千手观音》做到了,风靡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同样做到了。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的一场“紫禁城上元之夜”,邀请观众赴一场宫中灯会,让故宫再次焕发出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2020年清明节期间,线上多场“清明云游故宫”直播,带领观众充分感受故宫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
从线下活动到线上直播,从经典再现到艺术再造,以传统节日为时点和契机,让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文化乘着节日的列车,上演一场场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盛宴,这种潮流与趋势正在展现出其强大的能量与魅力——更丰富的形式、更多元的载体,其中一些爆款之惊艳甚至超出人们的想象。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厚重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如果说多年前国家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期,是对传统文化在制度和法律层面的保护,那么,如今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传统文化为内核而创制的一系列具有现代意味的文化活动、文艺作品等,则是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有益探索。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要更好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富矿,需要在诸多因素之间找寻到有效的结合点和“最大公约数”。
在传统节日中邂逅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假日休闲生活——类似《端午奇妙游》等精彩作品的诞生是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节日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不谋而合”。当端午假期的节日活动不只是吃粽子、赛龙舟,而是在一场视听盛宴中感受洛神之美、“对话”屈原、完成一场颇具古典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穿越,这不仅是过节方式的改变,更标志着公众文化生活品位的提升。
期待类似的精彩文化活动、文艺作品能越来越多,展示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惊艳魅力,丰富公众的艺术审美体验,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