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摆脱贫困,从不以山海为远 | 那些照亮未来的灯塔

2021-06-17 10:12   中新网  


西海固,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经济“穷”、条件“差”、环境“恶”,这样的“帽子”,一直压在西海固人的头上,常常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如今,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 尽锐出战

  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 不负人民

  “那些·照亮未来的灯塔”

  电视剧《山海情》的播出,让观众对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有了直观的认识:西海固,出了名的瘠苦甲天下的烂地方;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三兄弟穷得只穿一条裤子。

  而当地人却说“当年(比电视剧里演的)更穷、更苦!”。

  闽宁镇福宁村原党支部书记谢兴昌,《山海情》男主角马德福的原型之一:“你看我们老家,就是这个窑洞,这山上你看,光秃秃的。不下雨,连草都不长,粮食种在这干土里,等老天下了雨,就有收成,不下雨就没有收成,每年靠党和政府的‘回血粮’。”

  昔日“戈壁滩”·播种希望

  “没有路、没有水、靠天吃饭”,为了改变西海固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国家“三西”扶贫开发计划的支持下,宁夏开始探索“吊庄移民”,将不适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1997年7月15日,在福建援助资金的支持下,闽宁村在银川城外的一片戈壁滩上破土动工。第一批西海固人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村庄,跨越400多公里,搬迁到贺兰山下,开始建设新家园。

  谢兴昌说,最初闽宁镇这一片是风吹石头跑,寸草不生。“来了之后不仅要建房,还要平整土地、修水渠等,好多人来了又走,反反复复,最多的来回跑过10多次。”

  刚搬到戈壁滩时,很多人抱怨“要比老家苦得多”,但也有从未来发展角度看的村民说“这是有希望的苦”,“若干年后,改造好了,让儿孙后辈享福。”

  25年后,如今,闽宁村已经成为闽宁镇,有6.6万常住人口,学校、卫生院、汽车站、商贸中心等一应俱全,平坦的柏油马路让闽宁镇和银川市的时空距离缩短到1.5个小时。当年的穷苦是越走越远了。

  今日“金沙滩”·安居乐业

  居住在闽宁镇园艺村的王志国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村民,去年4月,在政府的补助下,王志国家第五次翻新。

  王志国特意将不同年代的生活用品和房屋结构保留了下来。

  “第一代住房就是这种土坯房,雨下的一多容易把它泼垮;过了5、6年,土坯房上面把瓦瓦上;又过了不到10年,我们兜里有钱了,就用红砖把土坯墙外表上又给弄了层;去年4月开始建造的这个房子,它是用现在最先进的硬件建起来的,上下全梁,抗8级地震。”

  在第五次房屋翻新时,王志国一家也正式告别了旱厕,将卫生间搬进了房子里,还装上了抽水马桶。“我们这个卫生间上下水全通,我自己花钱装上了太阳能,冬天有热水。这是政府给我们装的坐便器,太方便了。”

  同样在不断变好的还有当地的菌菇、葡萄酒产业。2018年在福建的帮扶下,闽宁镇的双孢菇产业发展成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基地生产一部负责人王超说:“现在有11间菇房,我们现在工厂化,一年可以做到6季,每年每平方出菇量在180公斤左右。”

  电视剧里白麦苗的原型之一刘莉,如今是宁夏立兰酒庄的车间主任,车间里还有十几个同村的姐妹一起工作。

  在进入酒庄工作之前,刘莉曾经打过零工,在家门口的建筑工地给工人做过饭、玉米地里搬过玉米、葡萄园里面除过草。最后是在葡萄园里除草的时候,被介绍来酒庄的工作的。“从打扫卫生开始,慢慢地接触到了酿酒技术,一步步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到现在(成为车间主任)。自从搬迁过来以后生活每天都在变好。”

  “穷沟沟”变“美丽乡村”,生活有了新盼头

  脱贫攻坚路上,谁都不能落下,谁也不能少。2016年10月8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西海固地区110余万城乡居民,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2020年11月16日,随着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脱贫出列,宁夏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在西吉县吉强镇的龙王坝村,各色农家院、窑洞宾馆、乡村科技馆等特色景观真实地体现着龙王坝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后返乡创业人焦建鹏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远景:“未来我们龙王坝村,既要有传统文化的元素,还要有高科技的元素,比如说星空望远镜、星空酒店,以及VR体验馆等等。我们有这种西海固人不服输的精神(不怕做不成),所以说,我就下定决心要去做这个事儿。”

  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摆脱贫困,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国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

  一路从西海固山区到宁夏平原,我们看到了比电视剧里更真实的“塞上江南”和“不服输的西海固人”,他们用20多年时间一点点摘掉“苦甲天下”的帽子,向世界证明着“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

  我们看到了在党中央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闽宁之间守望相助,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

  有模式、有出路、有奔头、有希望,谁还会想着退缩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数以万计个“闽宁镇”、“龙王坝村”,正在与全国人民一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续写新时代的“山海情”。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04/202106/2031e5f301ff29a97206f96a448115c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