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什么?”這看上去是一个十足愚蠢的问题,如果勉强以认真态度来回答一下的话,我们当然会说:“孔子姓孔。”但严格说起来,这是一个错误答案。
孔子是殷商贵族的后裔,与那个臭名昭著的商纣王属于同一个血缘族群,他们都姓“子”。周武王灭掉了商纣王,从此改朝换代,天下从商朝变成了周朝。商朝的遗老遗少被宽宏大量的征服者的后代赐予一处封国,是为宋国。
周朝人作为征服者,很有点儿统战意识,给宋国以最高的礼仪规格,然而在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下,宋国人的腰杆子其实是再也挺不起来了。我们看诸子百家的文章,宋国人常常被当成揶揄嘲讽的对象,当某位思想家需要塑造一个反面人物来教育大家的时候,宋国人常常是首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些故事,主人公都是宋国人。
若干世系之后,到了春秋初年,子姓贵族里有一位孔父嘉做了宋国的大司马,还成为宋穆公的托孤大臣。这位孔父嘉并不是姓“孔”名“父嘉”,“孔父”是他的字,“嘉”是他的名。先秦时期的称谓规范和后世很不一样,标准也不尽统一,若换作后世的称谓方式,孔父嘉姓子,名嘉,字孔父,应该被叫作“子嘉”或者“子孔父”。
若干年后,孔父嘉死于一场政变阴谋,他的后代逃亡到鲁国,从此定居下来,以“孔”作为自己这一系的“氏”,这就是孔氏的由来。六代之后,便有了我们尊敬的孔子。
所以,假如我们要给孔子做一张身份证的话,应该这样来写:
姓:子
氏:孔
名:丘
字:仲尼
籍贯:宋国
家庭住址:鲁国陬邑
以现代概念而言,姓是一个人的根目录,氏是姓的分支,从一个姓里可以分出很多个氏。姓是血缘符号,氏是家族分支符号。周代有“同姓不婚”的传统,两家人虽不同氏但同姓,是不可以缔结婚姻之好的。
当时的姓以今天的标准来看简直少得可怜,氏却越来越多。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氏都比姓来得重要,这正如一个人的现住址往往比籍贯更重要一样。所以姓在不知不觉间便从历史舞台中消隐,氏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我们今天概念中的姓。汉朝人就已经不太分得清姓与氏的差别了,哪怕博学如司马迁,在《史记》里介绍某人的时候也常常说他“姓某氏”,完全将姓与氏混为一谈,将氏直接当作姓来使用了,“姓氏”一语的意义从此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