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能源发展新篇章

2021-06-17 10:20  


图①: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高空进行铁塔安装施工。

郑贤列摄

图②:我国10万吨级深水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图③:华能集团河南甄窑风力发电场。

冀晓静摄

从“公交背着煤气包”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亿吨,这是“革命加拼命”的奋斗;

从“一煤独大”的资源依赖到“水风光”装机稳居全球第一,这是“当惊世界殊”的探索。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能源事业始终坚持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我国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能源供应保障更强,形成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

如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能源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源生产能力不足。1949年,原油产量仅为12万吨,消费基本依靠进口;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仅相当于去年吉林省全年用电量的5%。

如今,我国能源供给早已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宽松的巨变。一项项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展顺利:连续27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的大庆油田、日产气量可满足超3500万户家庭日常需求的涪陵页岩气田……一批批重大水电工程相继落地: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的葛洲坝工程、年发电量创世界纪录的三峡电站、总投资约1200亿元的乌东德水电站……

2020年,我国生产原油1.95亿吨,生产天然气1925亿立方米、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发电量超7.7万亿千瓦时。我国已从能源行业“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重要通道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天然气主干管道超过8.7万公里、石油主干管道5.5万公里、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超过32万公里。

能源生产结构更加低碳。伴随着起重机的巨大轰鸣声,远景能源(海阳)海上风电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忙着对风机进行安装调试,“风电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厂保持满负荷生产。”产业园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96.3%。如今,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煤电装机占比降至50%以下。不仅如此,我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9.5亿千瓦。

能源消费转型更快,走上节能降耗、清洁绿色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动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转变,清洁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控制。在中煤集团陕西公司煤化工基地,通过实施煤浆提浓、余热锅炉改造等多项举措,每年能降低能耗约44万吨标准煤。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孙宗礼介绍,2020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下降了10.75%。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波动较大,多数年份为上升,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保持下降态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十三五”期间下降近14%,2012年以来降低24.6%。

电能替代,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电改造后,污染少了,居住体验更舒适,游客入住率也更高。”“三间爿”民宿位于浙江余姚市四明山腹地,经理王百能感慨,“过去用能主要靠上山砍柴或运煤气,但我们算过账,山里烧一吨热水,用煤气比用电更贵,最重要的是用电更安全可靠。”

“十三五”期间全国电能替代规模超过8000亿千瓦时,相当于8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对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

能源创新动力更足,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

全线浇筑到顶!5月31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大坝建设迎来重大节点。水电站采用的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机组,也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完全国产化百万千瓦机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攀上了世界水电的‘珠穆朗玛峰’!”参与研制的哈尔滨电气集团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很自豪。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水轮发电机组主要从国外进口,自制的发电机单机容量不超过200千瓦。从1951年哈电集团电机公司自制的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起步,到1960年投产的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再到随后的30万千瓦、70万千瓦、100万千瓦……水电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实现了大跨越。

这是我国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看煤炭利用,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相继投产、研发建设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商业装置;看油气开发,页岩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看核电创新,“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看风电光伏,国内风电装机90%以上采用国产风机,光伏发电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能源领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一大批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中水电业务走进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过70%的组件。

惠民利民保障更实,居民用能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再也不用靠油灯照明了!通电以后,家里买了电视,我们可以更好了解外面的世界。”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脱贫户才桑至今难忘,2015年12月23日村里正式通电的欢乐场景。这一天,果芒村等3处通电工程完成验收,这意味着全国最后3.98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彻底解决,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人人有电用。

“用上电”还得“用好电”。通过实施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机井通电工程、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等三大专项工程,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全部通上动力电,仅机井通动力电一项就涉及农田1.5亿亩,每年可为农民节省灌溉成本100多亿元。

“前几年,掏炉灶,掏炉灰,满手满脸都是灰;如今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把火烤,再也烧不坏新棉袄……”河北霸州市的一位老大爷用自己编的顺口溜,讲述清洁取暖带来的生活之变。“十三五”时期,我国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替代散煤1.4亿吨以上,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5%以上。

能源产业扶贫效益十分明显。其中光伏扶贫工程惠及415万贫困户,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约180亿元,相应安置公益岗位125万个,成为搬不走的“阳光银行”。

“未来,要继续在能源改革发展实践中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说。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04/202106/c147072fbab4a7bb2b36d1ec6f78e8e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