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玉簪子

2021-06-29 10:39   《意林》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們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本文入选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文章有删减)

王秋珍:“名师讲坛”“莳花弄草”“秋水文章”“饮食人生”等专栏作家,中高考热点作家,全国作文优秀指导老师,浙江省最佳指导老师。

意林:近年来,语文阅读水平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您如何看待阅读以及现在的阅读理解题?

王秋珍:阅读,是比较个性的体验,但作为阅读理解题,必然有比较单一甚至死板的答案。阅读的答案,不一定非此即彼,有时可能是既是此,也是彼。我作为语文老师,教学生阅读的时候,注重讲的是思路和方法。比如概括题,只要抓住人物、时间、事件就可以。如果是赏析题,一般要考虑修辞或描写方法,然后结合文意说说内容,最后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林:马上就中高考了,很多学生都害怕语文阅读理解,对于学生您有没有特别的建议?

王秋珍:做阅读理解题,是有章可循的。首先要明确基本概念。记叙顺序、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要做好区分。其次,要将问题带到文本中,一边阅读,一边圈画,画出和题目指向有关的,画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词等,就可以达到省时间又回答全面的效果。另外,要在做题中积累阅读经验,寻找小窍门。比如,人物形象分析往往要结合文章事例,不可孤立作答。形象不会单一,一般要答出三四个方面。比如,可以从分值中,明确答题的要点是几点。三分往往是三点,而不会是两点。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04/202106/8246368427b3c0df8f01cd5eaa374ded.png